由於Flow Experience 自Csikszentmihalyi(1975)提出後,後來的學者以許多不同的向度提出不同的看法,至今尚未有一個完整的最後定論(本來學術就是要持續研究);又由於不同領域的應用,又有不同的變數、變項,所以,測量Flow Experience的量表就不一定只有一種了。
在Flow Experience 的測量方法上,Novak 和Hoffman(1997)將其歸納成三種方法,分述如下(黃瓊慧,民89):
- 自我陳述問卷法(Narrative/Survey):
這種方法係提供使用者問卷,請使用者回溯自己使用的經驗或曾有過的沈浸經驗。 - 參與活動調查法(Active/Survey)
這種方法係請使受測者實際參與一項活動,之後再請受測者填答一項問卷。Webster 等人(1993)建議應在活動結束時立即施測,以求得最貼近的效果,而Novak 等人(1997)則認為在活動進行期間即予施測,應該比事後回溯更具信度。 - 經驗抽樣法(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ESM):
這種方法主要用來測量受測者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沈浸狀態,被認為最適合用來測量生活中的沈浸,其方法主要是在一段期間內(通常是一個星期的時間),請受測者配帶一個呼叫器,每天隨機呼叫幾次(通常是二個小時一次),當受測者被呼叫時則請其填寫情緒和動機量表,及被呼叫時正在進行的活動的技巧和挑戰度問卷。使用ESM 的優點係可以收集到情境中的資料,並且避免受測者回想、扭曲或回答完美答案等問題,但是受測者必須要能夠正確的評估現在的感覺及描述所處的情境,如果受測者無法確實評估,結果可能會有所偏差(Clarke & Haworth, 1994)。
為了能夠讓個體自我報告的時間點與所要報告的內在經驗發生時刻,兩者距離越短越好,研究者多使用「經驗取樣法」以達成上述目標。「經驗取樣法」(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 ESM) 主要是藉由取樣個體日常經驗來捕捉個體心理的多重面向,1976 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最先加以使用(Csikszentmihalyi,Larson & Prescott, 1977),用以檢驗個體內在經驗與外在行為間的互動關係。(楊純青,民93,p.73)
●國內研究中採用的調查方法:
- 黃瓊慧(民89)針對網路瀏覽(從沈浸(flow)理論探討台灣大專學生之網路使用行為),探討台灣大專學生在網路使用上的心理狀態,並以Novak、Hoffman 及Yung(1999)的理論模型做為本研究的基礎,探討網路使用者是否曾有沈浸的情形出現? 沈浸經驗的高低與網路活動之間有什麼關係?沈浸的各個面向之間有什麼關係?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做為研究方法。(詳見p.33)
- 楊純青(民93)針對線上學習(成人線上學習之人際互動與神馳經驗對其學習成效之影響),為了能夠讓個體自我報告的時間點與所要報告的內在經驗發生時刻,兩者距離越短越好,楊純青依據文獻,發現研究者多使用「經驗取樣法」(ESM)以達成上述目標。
並且該研究還利用「數位化經驗取樣法」(Chen, Wigand & Nilan, 1999; Chen, 2003)來取得網路線上教學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神馳經驗,將問卷透過網頁方式,直接在網路上來開展問卷及取樣。(p.72)
Reference:
黃瓊慧(民89)。從沉浸(Flow)理論探討台灣大專學生之網路使用行為。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楊純青(民93)。成人線上學習之人際互動及神馳經驗對其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