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中神馳

GR Fan Club - Unofficial Forum

歡迎加入神馳行列

數位學習的類型

張貼者: david 星期五, 6月 29, 2007 0 意見

若以學習方式來區分,數位學習可分為同步學習、非同步學習及混合式學習三種。

  • 同步學習
    • 指教學者與學習者在指定時間內一起上線進行教育和學習的活動,利用如虛擬教室(Virtual Classroom)、視訊會議、串流媒體(Streaming Video)等工具進行學習活動。
    • 優點:可克服地理上的限制,即時互動;
    • 缺點:時間上較無彈性。
  • 非同步學習
    • 學習者可依自己需求,在任意時間、地點上線學習,使用的工具如討論區、E-Mail等。
    • 優點:較具彈性,並可避免多人於同一時間上線而造成網路頻寬不足的情形;
    • 缺點:互動性較差。
  • 混合式學習
    • 透過多樣化的授課方式,如講師授課、光碟片或線上課程,藉由實體及線上課程的交互進行,強化及延伸學習效果。
    • 一般常見者乃於傳統課堂教學(Classroom-Based Learning)之外,另提供線上的溝通學習途徑,使實體與虛擬的教學模式得以相輔相成。
    • 優缺點:兼備同步和非同步學習之特性。
Reference:
陳冠華(民90)。數位學習的定義。民國96年5月31日下載自http://www.read.com.tw/web/hypage.cgi?HYPAGE=subject/sub_e_learning.asp
徐怡華(民93)。淺談數位學習(E-Learning)與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圖書分館館訊,73期(2004/09),p2-4。

法國的雙輪革命

張貼者: david 星期四, 6月 28, 2007 0 意見

騎單車上班最近成為我的強烈想法,雖然身邊的人非常不以為然,但遠在歐洲的法國卻開始有類似的行動,藉以降低城市溫室效應的惡化。

巴黎人參加“雙輪革命”

羊城晚報 (2007-06-14 14:22)
新浪新聞中心 | 羊城晚報 | 巴黎人參加“雙輪革命” 版權仍歸所有,此處僅做討論。

  市政府鼓勵騎自行車出行,減少城市溫室氣體排放

  法國首都巴黎正準備在城市交通系統發起一場規模浩大的“雙輪革命”:市政府將從7月15日起在市內投放上萬輛自行車,供居民和遊客自助租用,借此鼓勵騎自行車出行,減少城市溫室氣體排放。

  所有感興趣的民眾13日開始登記,注冊成為“革命成員”。

  自助租車

  這一計劃被稱為“自由行”,由法語中“自行車”和“自由”兩個詞語合併而成。

  法新社報導說,根據計劃,巴黎將在市區設立750個自行車存放點,投放1萬多輛自行車。自13日起,民眾可通過登錄相關網站或者填寫紙制表格,注冊成為這一計劃的客戶。自7月15日起,客戶可憑預付費卡或信用卡隨時在任何一個存車點自助租用和歸還自行車。

  據美聯社報導,租車程序十分簡單:租車人選定一輛自行車後,將卡插入一個終端,車鎖便會打開。使用完畢後,租車者可將自行車鎖在任何一個存車點。此外,每個存車點都備有多種語言的地圖和安全手冊,供租車者查閱。

  另據法新社報導,市區每300米左右就設有一個存放點,租車者可通過互聯網或手機查詢任何一個存放點的相關信息。

  巴黎市政府預計,到2007年年底,這一計劃的固定客戶數量至少將達到20萬人。屆時,自行車和存車點數量也將翻番,分別達到20600輛和1451個。

新聞中還可看到照片:


巴黎街頭的自行車存車點 摘自本篇新聞網頁
也許有一天,我的城市也會有這樣的覺悟與行動也說不定呢!

拜訪法國此活動的官方網站:
看看別人說的....WenZaoFrance 's Blog - Velib 巴黎免費單車
下一站,巴黎 Next stop, Paris

BTP網站書籤大集合

張貼者: david 0 意見

本集合歡迎自行拷貝或連結,多一人知曉,多一人支持,環境多一人保護。
Deray嘎嘎嘎「網站連結書籤大募集」原始討論串 請由此入

  1. 即知即行,真男子也--Deray的B2P單車旅程
  2. 超熱血單車旅行之北京到巴黎
  3. B2P 一萬五千公里的Deray
  4. [推薦]B2P 從北京到巴黎.....
  5. 人 要有夢想.心才不會老
  6. 薛德瑞「北京到巴黎單車旅行」計畫
  7. 加油!!Deray嘎嘎嘎~
  8. 男子漢大賞 - Deray 北京 >巴黎 腳踏車大戰
  9. 讓我們一起為Mac中文化單車戰士-嘎嘎嘎一起加油!
  10. 從北京到巴黎的單車旅行
  11. deray的單車旅行
  12. 蘋果森林:北京到巴黎的單車旅行
  13. 小鵝的蘋果天空:送你送到長城外~
  14. 蘋果核:從北京騎單車到巴黎去!
  15. Youtube: 旅遊氣象 0623
  16. 充滿勇氣和夢想的旅行
  17. 一個勇敢的腳踏車客
  18. 從薛德瑞「為減緩地球暖化而騎 -- 單車橫跨亞歐挑戰行動」啟程!
  19. Bike To Protect our planet!
  20. http://tw.club.yahoo.com/clubs/CMC_BIKE/
  21. 薛德瑞Deray 北京到巴黎 單車環保旅行
  22. 騎在心中的那條路上
  23. 沒落之藝術家德瑞的單車日記
  24. 歐亞勇士http://milkcofe.blogspot.com/
  25. Deray嘎嘎嘎BTP勇氣之旅
  26. 了不起的人!騎腳踏車可以橫跨歐亞
  27. PCZONE討論區 http://www.pczone.com.tw/vbb3/thread/23/134349/#post971772
  28. 汽車技術網 http://www.autoth.com/forums/showthread.php?t=46002
  29. 這才是真英雄!
  30. BTP 薛德瑞 - 北京到巴黎單車旅行
  31. 永遠的英雄 Bike to Protect our Planet 為地球暖化而騎
  32. 為全球暖化而騎的Deray,薛德瑞
  33. 从北京骑车去巴黎的人
  34. BIKE TO PROTECT OUR PLANET --- Deray 加油
  35. 北京--巴黎 Deray Go! Go! Go!
  36. Deray嘎嘎嘎 加油!
  37. 陶然居
  38. 活在人间 老苗的行走日记 从北京到巴黎,他骑单车 梦想的实践者
  39. 來幫Deray加加油…
  40. 過仁寄六:B2P
  41. 員動力單車協會 Deray 的北京到巴黎 單車旅行
  42. 德瑞兄 北京->巴黎 單車行
  43. http://www.xanga.com/jef_wong
  44. 愛運動的男人交友檔案 心情日記 
  45. 原來哈薩克是這樣子...
  46. 為薛德瑞<單車BTP>的壯舉加油!
  47. MO的地圖室報告 - [網站]德瑞嘎嘎嘎
  48. http://dabu.twbbs.org/b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546&blogId=12
  49. 布拉格的每一天 Bike to Protect our Planet
  50. 天地之外~ 他們叫我"台灣"
  51. Let Wii Save [為台灣] 一個台灣勇敢青年的故事
  52. 地圖日記 [強力推薦] 支持為地球暖化而騎BTP活動
  53. LOUIS GARNEAU原廠的部落格貼的Deray行前記者會消息(日文)
  54. 佩服~嘎嘎嘎
  55. TTt@Life 原來哈薩克是這樣子...
  56. 阿杰老師的奇幻世界 [旅行] Deray 從北京到巴黎 單車旅行
  57. 悠閒的過生活 認真的工作 德瑞兄 北京->巴黎 單車行
  58. echotpe網誌倉儲 千里單車騎行遊記二則
  59. 佰哥趴趴走 偶像~終於找到你了!!
  60. Blue Boy 看看這個傢伙
  61. 五色鳥的旅英札記 單車橫跨亞歐的BTP台灣勇士
  62. roga’s blog » Print 自行車環島 - 行前準備
  63. Taiwan Cycling 他們的單車故事
  64. Hendry隨想隨記 起點
  65. 閱讀 一個人 事件:BTP
  66. ఊ乐啤露の漫长的旅程♉ 去哪里?
  67. 鐵面王子 台灣憲兵阿哥
  68. Give Hendry a break 發掘單車新樂趣
  69. 笨鳥慢飛 遙遠的夢想
  70. 霧峰山麓黑白講 天氣瘋了嗎?
  71. 順著生命的步伐 為全球暖化而騎的Deray,薛德瑞
  72. Winnie的祕密花園 Deray的北京到巴黎
  73. Mobile Phone & Fun ! 加油吧!Deray嘎嘎嘎! - He is my friend!
  74. 帥氣sam~ 很棒的網頁→Deray嘎嘎嘎 !
  75. 無懈可擊的微笑 今天真是個悠閒的情人節
  76. 小胖的異想世界
  77. 真的找不到伺服器 現代人的通病是孤單!!
  78. http://www.wretch.cc/blog/yuenbor
  79. 新竹的風在吹 - 為DERAY嘎嘎嘎加油!!
  80. http://www.wretch.cc/blog/MeiT&article_id=19429944
  81. 15000公里 @ 北京-巴黎 單車旅遊日記--((熱血連載中!!!))
  82. 1. 向嘎嘎嘎致上敬意 2. 北京到巴黎的單車旅行
  83. http://www.wretch.cc/blog/spring77&article_id=23991669
  84. Gina的心靈部落~ http://blog.xuite.net/red2219/red2219/13354862
  85. 德瑞!加油! http://playphoto.net/mt/archives/000338.html
  86. "德瑞單車旅行讓我鼓勵自己" http://www.wretch.cc/blog/maybird&article_id=19489184
  87. http://kikoloveuz.spaces.live.com/default.aspx
  8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ttchen231/3/1292028221/20070802011010/#centerFlag
  89. Deray~BTP北京到巴黎 單車旅行
  90. 恭喜抵達巴黎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doublemtw/
  91. 在巴黎的心情祝福並迎接你~ http://www.wretch.cc/blog/gracelee0708&article_id=6843708


持續更新中........

擴大內需的歷史角色

張貼者: david 星期二, 6月 26, 2007 0 意見

民國88年政府推動「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加速推動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資訊產品的需求,且由學校內的資訊教學進而擴大帶動家庭對電腦的需求,促進資訊與通訊產業界的發展。此一計畫實質提升了國小資訊教育,對日後國小數位學習奠下極佳的基礎。

從89年教育部「擴大內需方案執行成效訪視報告」中可見到各縣市成效卓著,資訊教育推動執行委員會正常運作,資訊教育發展計畫完備,電腦教室之普遍建置,並以專線上網;師資培訓成效良好,部分縣市更有教師資訊能力指標及評鑑表;各縣市教學軟體建置、採購完整,亦有自行開發,網路環境互動頻繁,DNS、MAIL SERVER及學校網頁豐富生動,經費執行成效良好,資訊教學及推廣活動成果豐碩。

鍾祥憑(民90)在擴大內需後對高高屏三縣市國小教師電腦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發現每週使用電腦時數愈多、擔任電腦課程的教師,對擴大內需政策滿意度愈高,電腦態度也較其他教師為正向。張益仁(民90)研究臺北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前後之比較,發現開始「每週固定排課」、並「由電腦專長教師授課」,並且辦理「教師成長研習」、「社區家長成長研習」等,對「提高教師操作電腦的能力」有顯著成果。自此國小數位學習開始步入新的里程。


Reference:
資訊教育擴大內需方案 執行訪視成效
鍾祥憑(民90)。高高屏三縣市國小教師電腦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益仁(民90)。臺北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之實施與需求探討----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前後之比較。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數位學習網路參考文章目錄

張貼者: david 星期一, 6月 25, 2007 0 意見

2006數位學習應用展相關網站目錄

張貼者: david 星期日, 6月 24, 2007 0 意見

2006數位學習應用展 e-Learning World , Taipei

 一、國科會

 二、教育部
  (一)展出內容
     1.數位學習認證,試辦數位學習學位專班
     2.數位學習交換分享機制規劃及構建
     3.數位課程發展標準作業流程與示範課程
     4.數位學習專業人才培訓
  (二)展出平台
     1.數位學習認證網站-http://eaccredit.edu.tw/
     2.數位課程發展標準作業流程網站-http://addie.et.tku.edu.tw/
     3.『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示範課程網站-http://environment.edu.tw/
     4.數位教學設計師學習平台-http://elearning.glis.ntnu.edu.tw/
     5.數位學習專業人力角色與技能指標
      http://140.111.1.192/moecc/ii7205/dp/92elearning/moeelearning.htm

 三、文建會-網路學院
  (一)文建會網路學院
  (二)網址: http://case.cca.gov.tw/case5/

 四、經濟部工業局
  (一)數位教材品質認證
  (二)數位學習服務品質認證
  (三)數位學習網路科學園區-www.epark.org.tw
  (四)品質服務中心-- www.elq.org.tw

 五、經濟部技術處

 六、勞委會
  (一)「全民勞教e網」-http://cla.hilearning.hinet.net/index.jsp
  (二)「勞工安全衛生教室網」-http://www.iosh.gov.tw/laboredu.htm
  (三)「技能檢定即測即評服務網」-http://www.etest.org.tw/evta/pm/
  (四)「職業訓練數位學習網」-http://el.evta.gov.tw/
  (五)「研發身心障礙者無障礙數位學習平台暨教材計畫」(無礙e網)
      網址-http://openstudy.evta.gov.tw
  (六)「輔助失業者參加提升數位能力研習計畫」-http://www.et.nat.gov.tw

 七、故宮博物院-故宮e學園課程
  (一)數位課程,線上學習
  (二)數位導覽,行動學習
  (三)數位展示,互動學習
  (四)數位內容,社群學習

 八、衛生署
  (一)『台灣 學院』數位醫療學習網
  (二)網址:http://fms.doh.gov.tw/

 九、原民會
  (一)台灣原住民族數位學習中心
  (二)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線上學習教室
  (三)台灣原住民族生計課程學習網

 十、客委會
  (一)哈客網路學院
  (二)網址:http://elearning.hakka.gov.tw/
  (三)七大課程主題
     1.客家教學
     2.客家文學
     3.兒童客家
     4.客家音樂
     5.客家民俗歷史
     6.客家文化創意產業
     7.影書選粹


標誌來自Deray網站,版權為其所有,此處為加油站!!

從2003看到Deray環台開始,訝異原來決心可以代替裝備、衝動也是美德之一,即便是颱風網咖過夜似乎都成一種迷人的遭遇,從那刻起,開始迷上腳踏車,之後Deray再度發揮即想即行的風格,退伍後迅速完成環法,那個暑假,我差不多成了Deray駐台特派播報員,收聽對象就是我的家人、朋友,大家常常與我一同坐在Mac鈦書的大螢幕前,看Deray的影片,畫面和音效非常有虛擬實境的效果,可以幻想,就是自己騎在法國。

但是生活一樣忙碌,迷上腳踏車,但卻連出去騎一次都沒有,甚至連腳踏車也都沒買,典型是騎在心中的那條路上

可是這一點都不影響我的沈迷,或是我的 flow,我仍然在網路上四處找尋著有關腳踏車的訊息,不停的做功課,為真的能騎出去的那天做準備。
而最近,讓人繼續熱血沸騰、癡迷如舊的就是Deray的“從北京到巴黎為減緩地球暖化而騎-單車橫跨亞歐行動“,由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薛德瑞(Deray)共同企劃。

雖然出發前,大家都擔心網路問題,無法如同從前看到及時的日誌報導,不過從出發的第一天,這個問題似乎就不是困擾,Deray式的目錄方格越來越多,不知不覺已經累積了五十多塊。這代表著五十多段令人心動的紀錄,不是大陸尋奇,而是單騎天涯的傳奇與勇氣。

是的,就是傳奇與勇氣吸引著無數人開始關心Deray,開始注目這段旅程,開始留意環境保護減緩地球暖化的議題,甚至相邀開始實際行動支持。

歷 史上這樣的勇士不少,環台、環球等等的紀錄比比皆是,但能像這樣透過網路鼓舞眾人,影響大家的卻不多見,這源自於Deray長期為Mac中文化努力所累積 的人氣,以及即想即行、每日不輟紀錄的決心毅力和引人入勝的文字、圖片魅力。當然,也或許就是這些文字,觸動了許多人心中那段心動卻一直無法行動的夢想, 讓無數的網友,藉著Deray完成心中未竟的那條路!

因此我在此篇記錄相關的資訊,希望更多的人來一起為Deray鼓勵,加入保護環境的實質行動中;另一方面也作為我無聲的加油,引領著我繼續騎在心中的那條永不止息的路途之上。

0709修改
本篇同步發布於大衛在踢球


Deray 的北京到巴黎 單車旅行 2007年 再次追逐冒險
薛德瑞「為減緩地球暖化而騎 -- 單車橫跨亞歐挑戰行動」啟程!
老地方冰果室的詳細介紹
BTP的活動緣起與目的

Deray的BTP日誌,非常好看,不能錯過!http://www.deray.org/
0623

附註最近博客來暢銷書籍:
不去會死!作者:石田裕輔譯者:劉惠卿
流浪在我居住的城市。 - 用青春投注的單車環球夢—《不去會死》

數位學習

張貼者: david 星期四, 6月 21, 2007 0 意見

數位學習(e-learning)在網際網路的運用中越來越重要,高中職以上學校就不用說了,即便是國小,現在也是有許多有心人,應用各類方式實驗數位學習的應用。

民國八十年初的數位學習稱為CAI(Computer Assist Instruction),教師正從傳統的編序教學法中開始嘗試跳脫至電腦輔助應用的層次,當時是一人一機模式,大多是應用儲存在5又1/4吋的大磁片或1.44M的小磁片中的軟體,網路非常少見。

但時至今日,數位學習的變化之大,李進寶(民91)以 WR Hambrecht+ Co (2000)一張圖來顯示變化的過程最為傳神:

e-learning Map


從上圖可以見到,21世紀的今日,過去的單人單機的CAI,已經演變成結合網路、各類有線無線資訊器材,應用成更廣泛的數位學習。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中(民91)對「數位學習」一詞定義,

「以數位工具,透過有線或無線網路,取得數位教材,進行線上或離線之學習活動;是以數位學習產業涵蓋的範疇即包含數位學習工具(載具及輔具)的研發、數位學習網路環境之建置、數位教材內容開發,以及數位學習活動的設計等。」
因此數位學習還可包括─學習內容教材的製作、資訊傳遞、檔案擷取、學習紀錄的管理與學習社群間的互動等等。

Reference:
Trace A. Urdan, Cornelia C. Weggen. (2000). Corporate e-Learning:Exploring a New Frontier. WR Hambrecht+Co, 8-10. Retrieved May 15, 2007, from http://www.spectrainteractive.com/pdfs/CorporateELearingHamrecht.pdf.
李進寶(民91)。e -Learning 與企業電子化整合趨勢。民國96年5月31日下載自http://140.134.72.152/ebrc/file/Seminar/seminar_data910927/elearning企業電子整合趨勢।pdf。
鄒景平(民91)。數位學習概論。載於資策會教育訓練處講師群著,數位學習最佳指引(1-2頁。台北市:資策會教育處。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主動型(active) / 反思型(reflective)
測量學童以主動學習或是反覆思考學習的喜愛程度。

  • 主動型(active):喜歡親身體會、與他人一同合作的主動學習方式,對於新的資訊會利用方法去討論、解釋、測試它。
  • 反思型(reflective):習慣於透過徹底的思考、單獨工作的學習方式,對於新的資訊會去反思調查、運用它。
●感覺型(sensing) / 直覺型(intuitive)
測量學童以感覺學習或是直覺式學習的喜愛程度。
  • 感覺型(sensing):擅長記憶、對細微事物有耐心,不喜與現實無關的課程;學習者是藉由感官的途徑來察覺,並經過感覺來收集資料,例如:觀察
  • 直覺型(intuitive):較長於掌握新概念,更能理解抽象的公式;不喜歡需要記憶和常規計算的課程;學習者則是在自己本身無特別意識的情況下,來發覺、觀察其可能性,是由間接的去感覺,例如:推測、預感、想像。
●視覺型(visual) / 口語型(verbal)
測量學童以視覺化學習或是口語學習的喜愛程度。
  • 視覺型(visual):長於記住所看見的事物,學習上最適合的記憶方式是透過圖畫、圖表、曲線圖、實地的示範。
  • 口語型(verbal):長於記住所聽到的事物,較喜歡書寫或口語述說的學習方式。
循序型(sequential) / 總體型(global)
測量學童以循序式學習或是總體式學習的喜愛程度。
  • 循序型(sequential):傾向以按部就班方式找答案,以線性式思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擅長聚斂式的思考和分析,在充分瞭解學習過程所提供的素材、準備相當完善、複雜且困難的情況下,學習效果會較高。
  • 總體型(global):以抓住某些大的部分就用奇怪的方式將它們組合起來,但卻無法解釋他們是如何工作的。運用跳躍式的思考模式來解決問題,擅長的是擴散性的思考方式,擁有創造力較寬廣的視野。

Reference:
周凡淇(民94)。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的發展及其在不同學習風格、認知風格學童之網路行為的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數學資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張文華(民93)。同步網路合作學習中學習風格對國小學童學習之影響。國立台南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R.M. Felder and L.K. Silverman,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yl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Engr. Education, 78(7), 674-681 (1988). The article that originally defined the Felder-Silverman model and identified teaching practices that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with the full spectrum of styles. The paper is preceded by a 2002 preface that states and explains changes in the model that have been made since 1988.

在數位學習的研究中採用「INDEX OF LEARNING STYLES (ILS)」問卷,主要是Felder 和Silverman的學習風格分類方式當中有屬於訊息處理資訊的分類方式(主動的∕反思的、感覺的∕直覺的、循序的∕總體的),也有適合運用在溝通機制上的分類(視覺的∕口語的)(張文華,民92)。

另外在一些研究中也發現:以往分析學習風格常用Kolb的理論來分析,但張文華(民93)指出

  • 「kolb 分類方式的學習風格與網路學習或是合作學習下的學習成就,常是沒有顯著差異的」
周凡淇(民94)也在線上學習的研究中發現:
  • 不同Kolb學習風格在網路行為上未達顯著差異,反而是不同的Felder-Silverman學習風格的學習者,在線上學習歷程檔案系統之網路行為經獨立樣本t考驗,發現多數網路行為達到顯著差異。
賴阿福與林立斌(民95)的後續研究:
  • 不同Kolb學習風格在數位學習行為比較上仍未達顯著差異,只在線上學習態度上,「教材內容」與「網站操作」的數據達到顯著,但不同的Felder-Silverman學習風格學習者,不論在數位學習的學習行為差異比較,或是線上學習態度的比較,都明顯出現差異。

因此在數位學習的研究中採用Felder 和Silverman 的學習風格分類方式有增加的趨勢,測量學習風格也採用「INDEX OF LEARNING STYLES (ILS)」問卷。

Reference:
張文華(民93)。同步網路合作學習中學習風格對國小學童學習之影響。國立台南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周凡淇(民94)。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的發展及其在不同學習風格、認知風格學童之網路行為的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數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阿福、林立斌(民95)。自我導向數位學習與學習風格之研究——以小學電腦課程為例。發表於第十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會議。北京,清華大學。

其他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整理
Kolb的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量表整理

「Felder-Silverman learning styles model」是1988年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化工教授 Richard M. Felder 和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Denver)的教育心理學家 Linda K. Silverman在「Learning and Teaching Styl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這篇文章中提出。

Richard M. Felder 和 Linda K. Silverman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的學習風格,它沒有好壞的分別,也因為教室中的學生們都有著其獨特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所呈現每個學生的學習風格是一個相當多樣化的面向,有的時候學生與教師的教學風格會有無法配合的時候,因而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難。教學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教師如果想要教學能夠成功,除了本身要具備的教學技能之外,也必須能瞭解學生的個別差異,面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施予不同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在適當的教學下而得到最大的學習成就。(Richard M. Felder 、 Linda K. Silverman,1988,引自張文華,民92)

Richard M. Felder 和 Linda K. Silverman 當時提出「Felder-Silverman learning styles model」,定義了五種學習和教學風格的向度,受到廣大的注意,2002年 Richard M. Felder 在序言中,又說明刪除「感應∕演繹」(inductive/deductive )向度、修正「視覺∕聽覺」成「視覺∕口語」向度,將學習風格區分─主動的∕反思的、感覺的∕直覺的、視覺的∕口語的、循序的∕總體的─四種向度。

「Felder-Silverman learning styles model」還在1991年由 Richard M. Felder 和 Barbara A. Soloman 建立「Index of Learning Styles」測驗工具,Barbara A. Soloman 當時是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有些研究稱ILS問卷為所羅門學習風格問卷可能就源自於此)

測驗工具經過不斷研發後,終於1996年在全球網際網路上建置44組題目的自我評分的網路問卷─「INDEX OF LEARNING STYLES (ILS) Questionnaire」,至2007年時,一年有超過50萬人次使用,並且翻譯成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德國等多國語言。


Richard M. Felder



Refere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yl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Richard Felder: Resourc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dex of Learning Styles
Index of Learn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中文學習風格指標問卷 問卷說明

中文的FlickrBlog

張貼者: david 星期三, 6月 13, 2007 0 意見

看到這個畫面,我當下嘴巴不自覺張開了!
真的欸!真的也是中文!

flickrtw06

Blog的內頁說到:

來看看!Flickr 現在會「講」另外七種語言了!包括:法文、德文、意大利文、韓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和繁體中文。

語言選擇是其中一個最多用戶要求的功能,亦是我們長久以來所追求的目標之一,我們很高興這終於成真。Flickr 是結集人和相片的世界社群,故我們希望給非英語用戶以及其朋友和家人網絡提供更好的支援。
除了支援網站的語言偏好,我們亦正在擴大語言選擇功能至 Flickr Blog
、Uploadr、討論區和電郵支援。我們已給小組管理員建立工具以提供不同語言的小組描述
呵呵!太好玩了!Flickr真的越來越有意思了!

中文Flickr

張貼者: david 0 意見

今天早上進入Flickr,呃!居然是中文的介面......
flickrtw

不僅login介面中文化,內頁只要選擇語系「繁體中文」,網頁內絕大多數文字都變成中文。
flickrtw01

flickrtw02

flickrtw03

甚至連Flash化的相片管理區也是中文畫面!
flickrtw05


不過速度很慢,大概還在調整吧!
Flickr自從併入Yahoo後,終於見到中文化的內容,相信未來在教學上更方便了!

下載Google、Youtube影片

張貼者: david 星期二, 6月 12, 2007 0 意見

許多人推薦下載Google Video 與 YouTube網站上的影片,太複雜,而且還幫他賺廣告錢!

我仍然喜歡原來使用的
 按圖進入下載區!

簡單實用,一次搞定,不用分次調整改檔等等。
VDownloader已經改版到0.5版,之前下載的0.21版已經失效,要繼續使用,請愛用新版。

WebQuest

張貼者: david 星期日, 6月 10, 2007 0 意見

我們以前做學生胡攪作業時用抄的,現代資訊科技發達,學生已經直接在螢幕上剪貼拷貝就行了,這比從前更不消化。因此改邪歸正、小魔鬼長大成衛道人士的我,就常思索如何妥善運用網路資料這個課題。

台北縣的張源禎老師在「添加網路教育味:WebQuest」中,用二種命題方式來對照顯現哪種命題方式可以突破這個盲點:

什麼是WebQuest?
我們就以Google來找找....,原來我們會要求:
  • 請寫出十個介紹WebQuest的網站連結。

現在試著改問:

  • 請寫出十個自己可以利用WebQuest進行資訊融入教學模式的機會與例子。

這二個命題對於網路資料運用的隱痛,真是帖療病導偏的良方,而其中提到的「WebQuest」就是本篇的主題。(前幾篇提及的「Big6」也是其中一種技巧,「WebQuest」則是本篇要介紹的。)
WebQuest 的概念是由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教育技術系的Bernie Dodge 和Tom March 於1995 年首先提出。WebQuest 是一種探究取向的學習活動(inquiry-oriented activity)模式(Dodge,1997),學習者在活動中必須探索網路上與課程相關或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資源,以便完成教師所指定的任務。爲了促進學習成效,教師在設計WebQuest 活動時必須建構學生學習的鷹架,於課前規劃學習任務、安排探究步驟、詳列網站資源、並描述達成任務的評分方式,以幫助學生藉由搜尋網路資源解決教學活動所設計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評鑑(analysis,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的高階思考能力,而不僅僅只是蒐集網路上的資訊(香港大學教育學院,2003)。(引自林弘昌/數位典藏與WebQuests,2006)
WebQuest教學模式,張源禎老師則說明─是一種「善用網路資源、添加網路教育味 」的理想運用。實施設計與流程包含六個主要構成要素:
  • Introduction:引發學習動機與情境引導的介紹。
  • Task:學習(個人活分組的工作目標)任務的描述。
  • Process:探索過程的安排與指引。
  • Resources:網站連結或其他資源列表。
  • Evaluation:描述達成任務的要求與評分方式。
  • Conclusion:說明完成本次學習的意義,並可以提出新問題或補充連結,提供延伸加廣學習的機會。
Reference:
WebQuest Portal
添加網路教育味:WebQuest
利用WebQuest 教學活動提升創造思考能力
路資源應用模式探討張原禎
數位典藏與WebQuests
利用 WebQuest 教學活動提升創造思考能力 生活科技教育月刊2006.39卷第五期
香港中文大學建置的WebQuest Resource Bank 探索網站資源庫
怎樣運用 WebQuest 在中文課堂內與外有效地運用資訊科技教學?
惟存教育--WebQuest「What Are Webquests?」
惟存教育─WebQuests:因特网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惟存教育─WebQuest——探究式学习的一种形式

Big6與十大基本能力

張貼者: david 0 意見

吳美美教授在「國家圖書館非同步遠距教學計畫」(現稱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中─「資訊素養教育與e世代教學」課程規畫」(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至九十年三月)提及:

若實施資訊素養教育大六教學法(Big Six) 於各科教學之中,將能使學生獲得「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中,國民教育所需的十大基本能力之第2 、4、 8、 9與 10項能力。這是因為若實施大六教學法(Big Six)於課程活動中,則師生的學習活動將包括:
  • 定義階段-(1)定義問題所在;(2)確定所需要的資訊。
  • 搜尋策略-(1)確定資源的範圍;(2)列出優先順序。
  • 找出資訊-(1)找到資訊資源;(2)取得資訊。
  • 使用資訊-(1)閱讀資訊;(2)摘要資訊。
  • 合成資訊-(1)組織;(2)呈現。
  • 評鑑-(1)評鑑作品;(2)評鑑過程。
  往後再詳細介紹大六教學法(Big Six)的實施與應用。現將「十大基本能力」與「大六教學法(Big Six)」的相應內容表述如下表1-4:
表1-4 基本能力與大六教學(Big Six)各階段的對應關係表
十大基本能力

大六教學法(Big Six)內容

基本能力2:
欣賞、表現與創新
之五 合成資訊 -- (1)組織;(2)呈現並分享
之六 評 鑑 -- (1)評鑑作品;(2)評鑑學習過程
基本能力4:
表達、溝通與分享
之五 合成資訊 -- (1)組織;(2)呈現並分享
之六 評 鑑 -- (1)評鑑作品;(2)評鑑學習過程
基本能力8:
運用科技與資訊
之二 找出資訊 -- (1)找到資訊資源;(2)取得資訊
之三 搜尋策略 -- (1)確定資源的範圍;(2)列出檢索優先順序
之四 使用資訊 -- (1)閱讀資訊;(2)摘要資訊
之五 合成資訊 -- (1)組織;(2)呈現並分享
之六 評 鑑 -- (1)評鑑作品;(2)評鑑學習過程
基本能力9:
主動探索與研究
之一 定義問題 -- (1)定義問題所在;(2)確定所需要的資訊
之二 找出資訊 -- (1)找到資訊資源;(2)取得資訊
之五 合成資訊 -- (1)組織;(2)呈現並分享
基本能力10: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之一 定義問題 -- (1)定義問題所在;(2)確定所需要的資訊
之二 找出資訊 -- (1)找到資訊資源;(2)取得資訊
之三 找出資訊 -- (1)找到資訊資源;(2)取得資訊
之四 使用資訊 -- (1)閱讀資訊;(2)摘要資訊

Reference:
國家圖書館非同步遠距教學計畫-「資訊素養教育與e世代教學」

Big6

張貼者: david 0 意見

Big Six Skills,簡稱Big6技能,為一種資訊尋求模式,在美國學校教育中,普遍運用於多種的課程活動中,提供學習者更多的思考,藉以幫助學習者將資訊成功的應用於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以下分別就Big6之內涵與特性、Big6與九年ㄧ貫課程、Big6與建構主義教學、融入Big6的課程設計與教學、Big6與批判思考技巧的關係及Big6相關研究加以探討說明。
BIG6是由Eisenberg 與Berkowitz(1990)所提出「Big Six Skills」(簡稱BIG6、中譯為資訊大六),為一以解決資訊問題為主軸的六大步驟模式,它可以幫助及解決學校作業和生活上的問題,當學習者遇到資訊問題要解決時,可提供學習者更多的思考,並使用BIG6技能來搜尋、運用、整合和評鑑資訊時,將能更有效的解決問題。在美國的中小學學校教育中,普遍運用於多種的課程活動中,提供學習者更多的思考,藉以幫助學習者將資訊成功的應用於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蘇榮輝,2005)

Big6的六個步驟如下,每個步驟又有二個子層次(張瓊穗、翁婉慈,2005):
1.定義任務(Task Definition)
1-1定義任務所在
1-2確定所需要的資訊

2.資訊尋求策略(Information Seeking Strategies)
2-1確定資源的範圍
2-2列出檢索優先順序

3.找到與取得資訊(Location and Access)
3-1 找到資訊資源
3-2取得資訊

4.使用資訊(Use of Information)
4-1 閱讀資訊
4-2 摘要資訊

5.整合資訊(Synthesis)
5-1 組織
5-2 呈現並分享

6.評鑑(Evaluation)
6-1 評鑑作品(效果)
6-2 評鑑學習過程(效率)

在Big6原文網站,上述步驟原文敘述如下(www.big6.com, What is the Big6(TM)?, 2007.06.09):
Developed by educators Mike Eisenberg and Bob Berkowitz, the Big6 is the most widely-known and widely-used approach to teaching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skills in the world. The Big6 is a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literacy model and curriculum, implemented in thousands of schools - K through higher education. Some people call the Big6 an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because with the Big6, students are able to handle any problem, assignment, decision or task. Here are the six stages we call the BIG6. Two sub-stages are part of each main category in the Big6 model:

1. Task Definition
1.1 Define the information problem
1.2 Identify information needed

2. Information Seeking Strategies
2.1 Determine all possible sources
2.2 Select the best sources

3. Location and Access
3.1 Locate sources (intellectually and physically)
3.2 Find information within sources

4. Use of Information
4.1 Engage (e.g., read, hear, view, touch)
4.2 Extract relevant information

5. Synthesis
5.1 Organize from multiple sources
5.2 Present the information

6. Evaluation
6.1 Judge the product (effectiveness)
6.2 Judge the process (efficiency)

People go through these Big6 stages—consciously or not—when they seek or apply information to solve a problem or make a decision. It’s not necessary to complete these stages in a linear order, and a given stage doesn’t have to take a lot of time. We have found that almost all successful problem-solving situations address all stages.

Referrence:
官方網站:Big6: An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Process
BIG6 :信息问题解决模式 網站中還有介紹其他網路主題探究模式
信息素养六大技能Big6 WebQuest Selection 吴秉健网络探究精选

搜尋此網誌

文章標籤

00書籤 (1) 九年一貫 (1) 人文藝術 (1) 人機互動 (1) 十大基本能力 (1) 下載 (1) 中文 (2) 心智圖 (1) 日食 (1) 世運 (1) 台灣文化 (3) 生活 (12) 交通 (2) 地圖 (1) 自由軟體 (3) 自行車 (4) 吳統雄 (1) 希臘字母 (1) 決策 (1) 佳句 (1) 定義 (5) 版務 (2) 青少年 (1) 研究法 (1) 科技新知 (9) 音樂 (4) 書籤 (4) 病毒 (1) 紐西蘭 (1) 動態價值觀 (2) 問卷 (4) 教育理論 (9) 軟體 (5) 創用CC (2) 創意 (1) 測量 (2) 畫面擷取 (1) 策略 (3) 統計 (4) 評量 (2) 暖化 (1) 照片 (4) 節約能源 (1) 腳踏車 (3) (1) 資訊 (13) 資訊安全 (2) 資訊教育 (18) 管理 (2) 維基百科 (1) 颱風 (1) 影片 (10) 數位學習 (4)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1) 線上學習 (3) 衛星 (1) 論文 (18) 閱讀 (1) 學習風格 (7) 環境保護 (1) 擴大內需 (1) 簡繁 (1) 競賽 (1) 攝影 (2) Apple Store (1) AppServ (1) AR (2) Augmented Reality (2) bicycle (4) big6 (2) Blog (3) Blog的應用 (1) blogger (1) BTP (3) critical-mass (1) CSCL (1) Csikszentmihalyi (5) CVS (1) data (1) Deray (2) DNS (1) e-learning (3) Felder-Silverman learning styles model (4) Flickr (5) Flow (6) Flow Experience (5) Flow theory (2) Folksonomy (1) google (3) IE7Pro (1) ILS (2) Kavo (1) Kolb (1) le (1) LimeSurvey (1) Mac (2) moodle (4) Mr.Children (1) opensource (1) OSSACC (3) OSSF (2) PDF (1) PHPSurveyor (1) PHS (1) Picasa (1) plurk (1) posterous (1) punchparty (1) TED (1) Templates (1) TPCK (1) U化網路 (2) Ubiquitous (2) VDownloader (1) VMware (1) web 2.0 (1) WebQuest (1) Who's Who (1) wiki (5) wiki應用 (2) Wikia (1) WiMAX (3) Windows 7 (1) Wink (1) WR Hambrecht (1) WSN (1) XAMPP (1) xMind (1) Xoops (1) YoutTube (1) zoho (1)

版權宣告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神馳大衛(FlowDavid)部落格flowdavid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台灣是我的國家
步步愛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