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中神馳

GR Fan Club - Unofficial Forum

歡迎加入神馳行列

Canon & Nikon 技術及專用名稱一覽

張貼者: 海湧伯 星期日, 5月 24, 2009

jackywong1229Uwants.com上對 Canon 及 Nikon DSLR 單眼數位相機相關的技術、專有名詞作了一番整理,非常實用,由於原文是論壇文章,分不同帖子發表,此處作一彙整,提供相互比較之用。...

Nikon 技術及專用名稱一覽

Nikon
DSLR = 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ction 數碼單鏡反光相機
與普通DC完全不同, 備有反光鏡、副反光鏡、棱鏡、獨立對焦系統等,
相對DC而言擁有更高處理速度和更優質的影像

Nikkor = 尼克爾鏡頭
這是Nikon鏡頭的名稱

F Mount = Nikon鏡頭接環系統
F Mount接環系統有一段很長歷史, 為Nikon人熟悉,
基本上所有鏡頭都離不開這個接環系統

AF-S = Nikon 超聲波馬達鏡頭
此類鏡頭擁有Nikon的SWM寧靜波動馬達 (後述),
對焦快速而且能配合入門機種D40, D40X, D60進行自動對焦
Nikon現時新鏡大部分為AF-S

AI-S = Automatic Maximum Aperture Indexing (Shutter Priority)
此類鏡頭是Nikon在1982年推出的, 屬於機械式鏡頭,
利用凸桿傳送鏡頭資料

VR = Vibration Reduction 光學減震系統
與其他廠商的防手震技術異曲同工, 補償因手震而導致的光軸偏移,
Nikon的DSLR使用鏡身防震, 而Coolpix DC則採用鏡身防震/機身防震
(註: 此技術有分為VR1和VR2, VR2的防震級數較高和加入了panning(擺鏡)mode)

SWM = Silent Wave Motor寧靜波動馬達
以超聲波震動對焦環達致自動對焦, 能以更快速, 更準確和無聲的操作完成對焦
由於Nikon使用的接環系統仍有傳統機械組件,
因此即使有SWM,Nikon鏡頭在某程度上, 對焦速度仍然極輕微慢一點
(實際上無法感覺到XD)
(註: 超聲波頻率超越人類的聽覺範圍, 所以達到"無聲")

ASP = Aspherical Lens 非球面鏡片
特殊鏡片, 可將平行光線投射於一點上的鏡片, 一般球面鏡無法做到
非球面鏡片的優點是低色散, 改善桶形變形、枕形變形、彗星像差,
同時令鏡頭體積減少

CRC = Close Range Correction 近攝校正系統
即是浮動對焦鏡片系統, 此類鏡頭在所有焦距中都能保持極高的成像質量,
不會因對焦鏡片而造成質量下降的問題

ED = Extra-low Dispersion glass 超低色散鏡片
和Canon的螢石, UD鏡片, Super UD鏡片無異,
能減少紫邊、色散等現象出現, 成像亦較清晰

IF = Internal Focusing 内部對焦
使用内部對焦結構, 對焦時鏡筒不用旋轉, 亦不用伸出來
(註: 有人會誤解IF可以令鏡頭變焦時不用伸出來, 這是錯誤的觀念)

SIC = Super Integrated Coating 超級綜合鍍膜
Nikon獨自開發的超級鍍膜技術,應用在每支鏡頭上,有助減少鬼影和耀光,優化色彩還原

NCC = Nano Crystal Coat 納米結晶塗層
Nikon新開發的納米結晶塗層,在鏡片上形成一個多孔和較不密集的結構, 提供更低的折射率
比SIC更有助減少鬼影和耀光現象

DC= Defocus image Control 景深控制
Nikon鏡頭的散焦控制技術,可以控制景深在主體前景或後景,也能控制柔焦程度

PC = Perspective Control 透視控制
Nikon的透視控制技術, 亦即是移軸鏡頭, 透過鏡頭內傾斜/移軸機械裝置控制合焦面,
此功能主要針對建築物及商品的專業攝影
(註: PC Micro 85mm f/2.8D)

Macro與Micro = 微距
Nikon特意將Macro和Micro分開,
Micro是指微距專用鏡頭, 而Macro則是一般鏡頭所有的微距功能,
一般而言Micro鏡頭的微距影像質量較好

DX = Nikon APS-C感光元件鏡頭 / Nikon APS-C DSLR
和Canon的EF-S類似, 專為APS-C 感光元件的DSLR設計,
另外, Nikon的特色是DX鏡頭可裝上FX機身上, 但像素會大幅減少

FX = Nikon Full Frame DSLR 全片幅感光元件DSLR
近年新加入的Nikon相機系統, 這是由於Nikon在2007年才發表Full Frame全片幅感光元件DSLR,
D3為首部FX格式Full Frame DSLR, 引起廣泛迴響

鏡身內部命名解說
D = 可傳遞資料信息鏡頭
鏡頭測定的距離資料會傳遞到機身,讓機身決定曝光值並進行3D矩陣測光,
此類鏡頭備有獨立的光圈環

G = 沒有光圈環的鏡頭
此類鏡頭沒有光圈環, 不能手動調節光圈,
只可利用機身進行調校

RF = Rear Focusing 後組對焦
對焦鏡組設置在鏡頭後方, 此設計可令對焦速度更快,
同時鏡筒不用旋轉

Reflex = Reflex Lens 反射鏡頭
利用光線反射原理達致長焦效果, 只有固定光圈而且不能改變,
暫時大部分廠商已沒有生產反射鏡頭, 大部分舊反射鏡頭皆為MF(手動對焦),
現時只有Sony推出過500mm的AF反射鏡頭,
優點是便宜和擁有迷人的"甜圈"散景
Nikon先後推出過5款反射鏡,每款亦有不同版本

機身內部技術解說

Expeed = 數碼影像處理概念
為何Expeed稱為一種"概念"而非"處理器"?
原因是Nikon認為優質影像並不能單靠處理器完成,
而是一個整體的系統, 由CMOS直至輸出底板都要相互配合,
組成一套高速, 精準的影像處理系統

Live View = 即時顯示模式 (LV)
這是單反進入新時代的里程碑,
因為(老實說)這是完全違背DSLR的理念,
以往DSLR只可用光學取景器取景,
但現今可使用大螢幕取景,對"高抄","低抄"和夜景十分有利
D300, D700, D3, D3X可使用兩種不同的Live View對焦模式,
分別是"三腳架"和"手持"模式, 兩者的分別在於對焦方式不相同,
1. 三腳架模式 - 利用對比度自動對焦方式, 與DC對焦無異,
但因為需要利用摩打推動鏡頭組件, 故此速度較一般DC慢
2. 手持模式 - 利用本身的自動對焦模組, 與平時觀景器取景對焦無異,
但LV取景時反光鏡會升起, 對焦時需要降下反光鏡讓光線進入對焦模組,
因此會螢幕會遮黑一會

Active D-Lighting
拍攝時進行局部色調控制以還原相片細節, 可設為手動或自動,
但要注意此功能並非所有時間都適合使用,
有影友發現開啟Active D-Lighting後, 日落的太陽周圍出現偽色,
因此要格外小心
D-Movie
此為D90, D5000的新功能, 亦即是錄影模式
(註: 1280x720只可錄影5分鐘, 640x424, 320x216則可錄影20分鐘)

14 bit RAW
這是由A/D轉換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內處理
相機影像會在此由模擬信號轉換至數碼信號
以往DSLR只可處理12 bit轉換
14 bit轉換可獲取更多色彩資訊
顏色過渡可更為自然
但經常使用JPEG (L/M/S) 的user影響不太
因為只會影響RAW的紀錄
對8 bit壓縮的JPEG質素只有些少影響

LBCAST
較少人聽過的名稱, 這是Nikon自行研發的感光元件
應用於高速機種(D2H, D2Hs), 支援雙通道資料傳輸,
另外元件上有光度低通行過濾器(OLPF), 以抑制摩爾紋產生,
但礙於成本高昂及CMOS製程技術進步,
Nikon已再沒有生產此類感光元件, 轉移向CMOS招手

對焦模式及模組解說

AF-S - 單次伺服對焦
基本日常用的對焦模式, 相機會自動判斷對焦位置,
當半按快門/AF-ON鎖定後不會自動追焦
(註: AF-S = One Shot)

AF-C - 連續伺服對焦
追焦用的對焦模式, 對體育攝影、雀鳥攝影十分重要,
當半按快門/AF-ON鎖定後可以自動追焦
(註: AF-C = AI Servo)

AF-A - 自動伺服對焦
萬能的對焦模式, 相機會自行判斷主體,
一切可交由相機自行決定
(註: AF-A = AI Focus)

VR 中 active / normal 模式的分別
1. Active - 擺鏡模式, 只修正上下震動
2. Normal - 標準模式, 全方位震動修正
通常VR 選擇mode只會在中高級鏡頭出現
而沒有選擇mode的鏡頭
可能會自動辨認攝影情況而自動選擇VR mode
亦有可能只有Normal mode
(註: AF-S 18-105 F3.5-5.6 VR已確定有自動辨認功能)

操控上與Canon的分別
Nikon是一邊按制一邊轉動轉盤,
而Canon則是先按制, 後轉動轉盤
有不少影友轉會後遇到這個問題

Multi-CAM 對焦模組
Nikon推出過不少對焦模組以供不同DSLR進行對焦
下列為Multi-CAM 對焦模組系列:
Multi-CAM 300 – D1 series使用
Multi-CAM 530 – 3點 (D40, D40x, D60)
Multi-CAM 900 – 9點 (D100, D70, D70s, D50)
Multi-CAM 1000 – 11點 (D200, D80, D90, D5000)
Multi-CAM 2000 – 9點 (D2 series)
Multi-CAM 3500DX - 51點 (D300)
Multi-CAM 3500FX - 51點 (D3X, D3, D700)
*雖然D200, D80, D90對焦模組一樣
但是D200和D80, D90的設定稍有不同
有關D200, D80, D90對焦模組的分別請參看#60 appletwo_2000 ching的解說

MB-D10的特殊功能
MB-D10除了作為D300/D700的直度手柄外
還有一項特殊功能
就是提升D300/D700的連拍速度
D300/D700可由5fps提升至8fps
這項功能不受MB-D10中電池的類別影響(即鋰電和AA電無分別)

Nikon DSLR 等級分類及機種進化表
超入門級: D50 > D40 > D40X > D60 > D5000
入門級: D70 > D70s > D80 > D90
中階級(DX): D100 > D200 > D300
中階級(FF): D700
高階級(DX高速機種): D1H > D2H > D2Hs
高階級(DX高畫質機種): D1 > D1X > D2X > D2Xs
高階級(FF): D3 > D3X


RGB像素感應器 與 測光
RGB像素感應器分為兩種:
420 RGB 像素感應器 (D40,D40x, D50, D60, D80, D90)
1005 RGB 像素感應器 (D70, D70s, D200, D300, D700, D3, D3x)

RGB像素感應器主要負責進行測光, 自動追焦及白平衡測量
是獨立出來的元件, 這幾方面比其他廠更準確

D5000和D90比較
相同:
1,230 萬像素 DX CMOS
ISO 200 - 3200
NEF 12 bit 壓縮
五棱鏡觀景器
Multi-CAM 1000 自動對焦模組(連AF-tracking)
閃光同步1/200 秒

不同:
D90可選擇 連續低速/高速拍攝模式
D5000有2.7" 230,000點 多角度LCD ; D90有3.0" 920,000點 LCD
D5000的覆蓋率為95%, 放大率0.78x ; D90的覆蓋率為96%, 放大率0.94x
D90可選擇中央重點測光範圍, 點測光可與對焦點連動
D90有景深預覽按鈕


新手買機詢問處(by psuser ching)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648080

對各家牌子的用後感(by 老平 ching)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406833

KM/SONY 資訊集中營(by psuser ching)
http://www.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638581

Nikon相機鏡頭技術及專用名稱一覽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626205

Canon相機鏡頭技術及專用名稱一覽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621367

濾鏡的類別與應用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8015883

攝影專用名稱一覽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644507

DSLR入門小知識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826740



----------------------------------------------------------------------------------------------------->


Canon 技術及專用名稱一覽


Canon
DSLR = 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ction 數碼單鏡反光相機
與普通DC完全不同, 備有反光鏡、副反光鏡、棱鏡、獨立對焦系統等,
相對DC而言擁有更高處理速度和更優質的影像

EF = Canon鏡頭
此接環系統首見於1987年, 取代了以往的FD接環,
Canon當時研發的目的就是達到全電子化

EF-S = Canon APS-C 感光元件鏡頭
此接環系統於2003年發表, 為APS-C 感光元件的DSLR設計,
(註: EF-S鏡頭只適用於20D/20Da/30D/40D/50D/300D/350D/400D/450D/500D/1000D)
(冷知識: EF-S不是Canon區分鏡頭級數的名稱, 有部分EF-S鏡頭的質素可達L級數)

IS = Image Stabilizer 光學防震系統, 影像穩定器 - 防手震技術名稱
由陀螺儀及移動光學系統組成, 補償因手震而導致的光軸偏移,
Canon所有相機皆採用鏡身防震, 現時最高防震補償級數為5級(EF 200mm F2L IS USM)

USM = UltraSonic Motor 超聲波馬達 - 對焦技術名稱
以超聲波震動對焦環達致自動對焦, 能以更快速度, 更準確和無聲的操作完成對焦
Canon分別使用微形及環形USM, 根據鏡頭級數而定
(註: 超聲波頻率超越人類的聽覺範圍, 所以達到"無聲")

L = Luxury 尊貴 - 鏡頭命名
這是Canon高級鏡頭的標誌, 有一條紅色線圈附在鏡頭身上, 質素比一般鏡頭更好,
只會在EF鏡頭出現, 是所有Canon人夢寐以求的目標
(冷知識1: 以一手價而言, EF 17-40 F4L USM為最平L鏡)
(冷知識2: 經常有人誤以為有L=有螢石(後述), 其實不是)

DO = Diffractive Optics 多層衍射光學技術 - 光學技術名稱
這是Canon自行研發的光學技術, 有一條綠色線圈附在鏡頭身上,
以物理學上的衍射現象和相長相消干涉作為消除色散的方法,
Canon研發此技術的目的在於減輕鏡身重量之餘維持鏡頭質量,
但近年已再沒有全新DO鏡頭發表, 現時只有兩支DO鏡頭
(註: DO鏡只有EF 70-300 F4.5-5.6 DO IS USM和EF 400 F4 DO IS USM)

螢石, UD鏡片, Super UD鏡片 (UD = Ultra low Dispersion)
螢石為Canon率先採用的抵消色散物料, 常用於長焦距鏡頭之中,
但天然螢石的數量是很少的, 故此Canon研發出製造螢石的方法
而UD鏡片則是超低色散鏡片, 是獨立研發取代螢石以減低成本的鏡片
Super UD鏡片就是強化了的UD鏡片
官方表示: 1片螢石鏡片 = 2片UD鏡片 = 1片Super UD鏡片

Aspherical Lens = 非球面鏡片
特殊鏡片, 可將平行光線投射於一點上的鏡片, 一般球面鏡無法做到
非球面鏡片的優點是低色散, 改善桶形變形、枕形變形, 同時令鏡頭體積減少。

SWC = Subwavelength Structure Coating - 光學塗層技術
這是Canon最新研發的塗層技術, 以特殊的錐形結構塗層,
改善光線在不同入射角進入時的差距, 減少"眩光"及"鬼影"現象,
有影友認為此技術將會普及, 應用到大部分鏡頭上
(註: 現時EF 24 F1.4L II USM, TS-E 24mm F3.5L II, TS-E 17mm F4L擁有此技術)

EMD = ElectroMagnetic Diaphragm 電磁光圈 - 機械技術名稱
利用全電子接環的優勢, 把步進馬達和光圈葉片結合起來,
使機身可發出電子訊號以控制光圈

機身內部技術解說

DIGIC = Digital Imaging Core
已發展至第4代, 為人熟悉的Canon專用影像處理器
是相片調校, 修正的重要元件
現時大部分Canon單反還在使用DIGIC III (1000D, 450D, 1D3, 1Ds3)
1D3, 1Ds3則是雙核心, 雙DIGIC III,
而500D, 50D, 5D2則已率先使用DIGIC IV

ICS = Integrated Cleaning System 綜合除塵系統
此系統包含4種除塵方法
1.快門特殊設計 - 以特殊物料製造快門以減少塵埃積聚
2.防塵濾鏡 - 阻擋塵埃進入CMOS表面
3.影像感應器自動清潔裝置 - 以超聲波震動影像感應器前端的濾鏡, 使塵埃震落
4.利用DPP - 紀錄塵埃位置讓相機辨識塵埃, 同時在相機進行後製

Live View 即時顯示模式 (LV)
這是單反進入新時代的里程碑,
因為(老實說)這是完全違背DSLR的理念,
以往DSLR只可用光學取景器取景,
但現今可使用大螢幕取景,對"高抄","低抄"和夜景十分有利

DSLR錄影
現時5D2和500D都能夠拍攝全高清影片, 但所謂"一分錢一分貨",
500D的1080P影片只有20fps(其實都足夠), 5D2則有30fps,
另外500D需要Class6的SD/SDHC卡才可進行錄影

14 bit RAW
這是由A/D轉換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內處理
相機影像會在此由模擬信號轉換至數碼信號
以往單反只可處理12 bit轉換
14 bit轉換可獲取更多色彩資訊
顏色過渡可更為自然
但經常使用JPEG (L/M/S) 的user影響不太
因為只會影響RAW的紀錄
對8 bit壓縮的JPEG質素只有些少影響

對焦模式解說
One Shot, AI Focus, AI Servo

One Shot - 單次對焦
基本日常用的對焦模式, 相機會自動判斷對焦位置,
當半按快門/AF-ON鎖定後不會自動追焦
(註: One Shot = AF-S)

AI Servo - 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
追焦用的對焦模式, 對體育攝影、雀鳥攝影十分重要
當半按快門/AF-ON鎖定後可以自動追焦
(註: AI Servo = AF-C)

AI Focus - 人工智能伺服對焦
萬能的對焦模式, 相機會自行判斷主體,
一切可交由相機自行決定
(註: AI Focus = AF-A)


Canon EOS DSLR 等級分類及機種進化表

超入門級: 1000D
入門級: 300D > 350D > 400D > 450D > 500D
(冷知識1: 300D沒有閃燈補償, 測光模式選擇)
(冷知識2: 300D,350D,400D,1000D沒有點測光模式)
中階級: D30 > D60 > 10D > 20D > 30D > 40D > 50D (冷知識: 曾有一部20Da推出過市面, 為天文攝影用, 和20D不同的地方是低通濾鏡不一樣)
中階級(FF): 5D > 5D2
高階級: 1D > 1D2 > 1D2N > 1D3
高階級(FF): 1Ds > 1Ds2 > 1Ds3

鏡頭別名
小小白 = 70-200 f/4 L USM
小小白IS = 70-200 f/4 USM IS
小白 = 70-200 f/2.8 L USM
小白IS = 70-200 f/2.8 L USM IS
大白 = 100-400 f.4-5.6 L USM IS
大三元 = 16-35 f/2.8 L USM + 24-70 f/2.8 L USM + 70-200 f/2.8 L USM
小三元 = 17-40 f/4 L USM + 24-105 f/4 L USM IS + 70-200 f/4 L USM
窮人三寶 = 18-55 f/3.5-5.6 IS + 55-250 f/4-5.6 IS + 50 1.8
百微 = 100 f/2.8 USM macro
328 = 300mm f/2.8 L USM IS
384 = 300mm f/4 L USM IS
456 = 400mm f/5.6 L USM
428 = 400mm f/2.8 L USM IS
584 = 500mm f/4 L USM IS
684 = 600mm f/4 L USM IS
856 = 800mm f/5.6 L USM IS

Canon增距鏡的應用
Canon自家有兩款增距鏡
分別是Extender EF 1.4X II和Extender EF 2X II
相比mkI, mkII增加了防水及防塵設計及加入優化鍍膜
Extender EF 1.4X II = 鏡頭焦距x1.4, 最大光圈值x1.4
Extender EF 2X II = 鏡頭焦距x2, 最大光圈值x2
現時經濟不景, 增距鏡可充當副選滿足攝友長焦的慾望
比較流行EF 300 F4L IS USM+Extender EF 1.4X II/Extender EF 2X II
質素仍然不錯
其實增距鏡可以搭配其他鏡頭使用, 例如延伸管
而且可以同時使用兩個增距鏡, 變相x1.4x2
不過如此使用鏡頭質素會極差, 除非緊急/沒有資金,
絕不建議一起使用

Canon用家好評鏡頭
1. EF 50mm F1.8 - 最平定焦鏡頭, 性價比極高
2. EF 24-105 F4L IS USM - 全開光圈仍十分銳利, 發色較濃
3. EF 70-200 F4L IS USM - 有"小小白IS"稱號, 備受Canon用家追捧
4. EF-S 55-250 F4.5-5.6 IS - L級質素的EF-S鏡頭, budget較少的用家必買
5. EF-S 17-55 F2.8 IS USM - L級質素的EF-S鏡頭, EF-S唯一F2.8鏡頭
6. EF-S 10-22 F3.5-4.5 USM - L級質素的EF-S鏡頭, 超廣角焦距令一眾用家嚮往
7. EF 17-40 F4L USM - 最平L級鏡頭, 有用家認為此鏡的變形控制較16-35更出色
8. EF 100mm F2.8 Macro USM - 俗稱"百微",備受Canon用家追捧

Canon用家不太滿意鏡頭的地方
1. EF 24-70 F2.8L IS USM - 有"走焦王"稱號
2. EF-S 17-85 F4-5.6 IS USM - 變形控制差, 邊緣成像差, 整體表現不理想
3. EF 100-400 F4.5-5.6L IS USM - 有"大白"稱號, 但同時稱為"吸塵機"(推拉設計容易吸塵)
4. EF 50mm F1.2L USM - 失光嚴重, 價格過高


"500D同50D一樣, 咁不如買500D好過啦, 都唔明50D有咩生存價值"
其實這項"理論"並非完全正確, 皆因50D的定位是不同的,
希望大家能夠清楚分辨兩者的特點
50D的定位屬於中階, 而500D的定位屬於入門
50D有幾項特別功能是500D所沒有的,
例如AF微調功能, 1/8000高速快門, 6.3fps連拍 等,
最明顯的外觀分別莫過於機後轉盤, 個人認為這是數碼EOS的偉大配備,
一方面可增強專業感, 亦提升拍攝的效率

有人會認為轉盤, 機頂LCD等不太重要,
但內在功能呢? C.fn就是一個好例子, 50D可設定功能較多

1000D和450D的分別??
這個問題經常有人提出
其實從數據上可看到Canon是為分階而刪減部分功能
實際上外型幾乎一樣

1000D VS 450D
10M , 12M
7 point AF (中央F5.6 十字型) , 9 point AF (中央F2.8 十字型)
3fps , 3.5 fps
2.5" mon , 3" mon < 450D的LCD與50D不同, 只有230,000像素, 而50D有920,000像素
9% 區域測光 , 4% 重點測光
0.81x 取景器放大率 , 0.87x 取景器放大率
12bit , 14bit < RAW conversion

相同地方
DIGIC III
BG-E5 垂直手柄
LP-E5電池

微細地方都可以令兩部機分成不同級數
像素不代表一切
中央十字型對焦點可增強對焦可靠性(但分別的地方請留意下文)
重點測光可令攝影師發揮自己的技術, 9% 區域測光實在不足,
亦是以往300D, 350D, 400D常為人垢病的地方
取景器放大率可令觀察的範圍增加,
但注意覆蓋率少(~95%)要自行判斷相片邊緣位
以防自己在構圖時"避"不開不必要的物件
(註: 只有1Ds,1D才有100%覆蓋率的棱鏡)

40D,50D AF 解說
EOS 40D和50D採用Canon的9 點”高精度十字對焦點”
全部都可在鏡頭最大光圈為F5.6或以上(e.g. F3.5)時啟動AF,
亦配備垂直+水平對焦感應器(F2.8 , F5.6 sensor)
可在鏡頭最大光圈為F2.8或以上(e.g. F1.8)時啟動AF,提供更快、更準的對焦能力

舉例:
1.使用EOS 40D+EF 50mmF1.4 USM
全開光圈F1.4時, F2.8和F5.6對焦感應器都會啟動, 同時提供AF

2.使用EOS 40D+EF 300mm F4USM
全開光圈F4時, 只有F5.6對焦感應器啟動

3.使用EOS 40D+EF 300mm F4USM+EF 2X extender
因使用增距鏡, 全開光圈只有F8 (F4x2),F2.8和F5.6對焦感應器都不會啟動, 所以此情況下沒有AF

4.使用EOS 40D+EF 18-55 F3.5-5.6IS (注意!!)
焦距55mm, 光圈設定F8時, F5.6對焦感應器仍然啟動, 這是由於當時焦距55mm的最大光圈值是F5.6,
未釋放快門時光圈值F5.6仍可讓對焦感應器有足夠光線提供AF



hillblue 補充

非球面鏡片=可以做到一般球面鏡無法做到的將平行光線收納於一點上的鏡片,可以減少影像變形(桶形與枕形變形)、令鏡頭體積減小等優點。

移軸鏡=CANON的移軸鏡係TS-E鏡,呢種鏡頭在影如建築物時,可以修正由高低的差異而造成的變形。

增距鏡=接駁後可增加鏡頭的焦距,但光圈亦會因此而縮小,一般的增距倍率為1.4X, 1.7X, 2X, 3X,當中以1.4X及2X最常用。

點測光=測光的範圍以相機視窗中央5%以下為準則,令攝影師可以更好掌握想要的曝光程度。

EF=CANON 全幅鏡頭的型號。

USM=CANON的超聲波對焦馬達,又分為微形及環形USM。

Tele=指遠攝鏡頭或鏡頭的遠攝端。

Mount=接口。

MTF=光學質素圖表,可作為一支鏡頭光學表現的參考數值。

RAW=相片未經後期壓縮的原始檔,所以比一般使用的JPEG檔具備更大的後製空間。

Tiff=相片格式的一種,好處是後製空間比JPEG大,但容量驚人(比RAW檔大三至四倍)。

CPL=環形偏光鏡。

ND=減光鏡,一般的係ND2, ND4, ND8.

MARCO=微距鏡、近攝鏡。

z鏡=該指PANTEX的頂級ZX鏡頭。

TS鏡=移軸鏡。

EX鏡=SIGMA的頂級鏡頭。

T*=蔡司的頂級鏡頭。

DX=指NIKON的數碼鏡頭。

AF-S=NIKON鏡頭的型號之一。

IF-ED=NIKON的內對焦,具低色散鏡片的鏡頭。

DG=鏡頭經針對鏡碼相機而作出優化處理的鏡片。

Softfocus=柔焦。

EF-S=CANON用在APS-C面積感光元件上的鏡頭。

新手買機詢問處(by psuser ching)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648080

對各家牌子的用後感(by 老平 ching)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406833

KM/SONY 資訊集中營(by psuser ching)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638581

Nikon相機鏡頭技術及專用名稱一覽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626205

Canon相機鏡頭技術及專用名稱一覽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621367

濾鏡的類別與應用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8015883

攝影專用名稱一覽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644507

DSLR入門小知識
http://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7826740



延伸閱讀:
Nikon 技術及專用名稱一覽 [10/5 更新] - 數碼相機 DSLR - 香港討論區 Uwants.com
Canon 技術及專用名稱一覽 - 數碼相機 DSLR - 香港討論區 Uwants.com

搜尋此網誌

文章標籤

00書籤 (1) 九年一貫 (1) 人文藝術 (1) 人機互動 (1) 十大基本能力 (1) 下載 (1) 中文 (2) 心智圖 (1) 日食 (1) 世運 (1) 台灣文化 (3) 生活 (12) 交通 (2) 地圖 (1) 自由軟體 (3) 自行車 (4) 吳統雄 (1) 希臘字母 (1) 決策 (1) 佳句 (1) 定義 (5) 版務 (2) 青少年 (1) 研究法 (1) 科技新知 (9) 音樂 (4) 書籤 (4) 病毒 (1) 紐西蘭 (1) 動態價值觀 (2) 問卷 (4) 教育理論 (9) 軟體 (5) 創用CC (2) 創意 (1) 測量 (2) 畫面擷取 (1) 策略 (3) 統計 (4) 評量 (2) 暖化 (1) 照片 (4) 節約能源 (1) 腳踏車 (3) (1) 資訊 (13) 資訊安全 (2) 資訊教育 (18) 管理 (2) 維基百科 (1) 颱風 (1) 影片 (10) 數位學習 (4)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1) 線上學習 (3) 衛星 (1) 論文 (18) 閱讀 (1) 學習風格 (7) 環境保護 (1) 擴大內需 (1) 簡繁 (1) 競賽 (1) 攝影 (2) Apple Store (1) AppServ (1) AR (2) Augmented Reality (2) bicycle (4) big6 (2) Blog (3) Blog的應用 (1) blogger (1) BTP (3) critical-mass (1) CSCL (1) Csikszentmihalyi (5) CVS (1) data (1) Deray (2) DNS (1) e-learning (3) Felder-Silverman learning styles model (4) Flickr (5) Flow (6) Flow Experience (5) Flow theory (2) Folksonomy (1) google (3) IE7Pro (1) ILS (2) Kavo (1) Kolb (1) le (1) LimeSurvey (1) Mac (2) moodle (4) Mr.Children (1) opensource (1) OSSACC (3) OSSF (2) PDF (1) PHPSurveyor (1) PHS (1) Picasa (1) plurk (1) posterous (1) punchparty (1) TED (1) Templates (1) TPCK (1) U化網路 (2) Ubiquitous (2) VDownloader (1) VMware (1) web 2.0 (1) WebQuest (1) Who's Who (1) wiki (5) wiki應用 (2) Wikia (1) WiMAX (3) Windows 7 (1) Wink (1) WR Hambrecht (1) WSN (1) XAMPP (1) xMind (1) Xoops (1) YoutTube (1) zoho (1)

版權宣告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神馳大衛(FlowDavid)部落格flowdavid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台灣是我的國家
步步愛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