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中神馳

GR Fan Club - Unofficial Forum

歡迎加入神馳行列

WebQuest

張貼者: david 星期日, 6月 10, 2007

我們以前做學生胡攪作業時用抄的,現代資訊科技發達,學生已經直接在螢幕上剪貼拷貝就行了,這比從前更不消化。因此改邪歸正、小魔鬼長大成衛道人士的我,就常思索如何妥善運用網路資料這個課題。

台北縣的張源禎老師在「添加網路教育味:WebQuest」中,用二種命題方式來對照顯現哪種命題方式可以突破這個盲點:

什麼是WebQuest?
我們就以Google來找找....,原來我們會要求:
  • 請寫出十個介紹WebQuest的網站連結。

現在試著改問:

  • 請寫出十個自己可以利用WebQuest進行資訊融入教學模式的機會與例子。

這二個命題對於網路資料運用的隱痛,真是帖療病導偏的良方,而其中提到的「WebQuest」就是本篇的主題。(前幾篇提及的「Big6」也是其中一種技巧,「WebQuest」則是本篇要介紹的。)
WebQuest 的概念是由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教育技術系的Bernie Dodge 和Tom March 於1995 年首先提出。WebQuest 是一種探究取向的學習活動(inquiry-oriented activity)模式(Dodge,1997),學習者在活動中必須探索網路上與課程相關或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資源,以便完成教師所指定的任務。爲了促進學習成效,教師在設計WebQuest 活動時必須建構學生學習的鷹架,於課前規劃學習任務、安排探究步驟、詳列網站資源、並描述達成任務的評分方式,以幫助學生藉由搜尋網路資源解決教學活動所設計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評鑑(analysis,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的高階思考能力,而不僅僅只是蒐集網路上的資訊(香港大學教育學院,2003)。(引自林弘昌/數位典藏與WebQuests,2006)
WebQuest教學模式,張源禎老師則說明─是一種「善用網路資源、添加網路教育味 」的理想運用。實施設計與流程包含六個主要構成要素:
  • Introduction:引發學習動機與情境引導的介紹。
  • Task:學習(個人活分組的工作目標)任務的描述。
  • Process:探索過程的安排與指引。
  • Resources:網站連結或其他資源列表。
  • Evaluation:描述達成任務的要求與評分方式。
  • Conclusion:說明完成本次學習的意義,並可以提出新問題或補充連結,提供延伸加廣學習的機會。
Reference:
WebQuest Portal
添加網路教育味:WebQuest
利用WebQuest 教學活動提升創造思考能力
路資源應用模式探討張原禎
數位典藏與WebQuests
利用 WebQuest 教學活動提升創造思考能力 生活科技教育月刊2006.39卷第五期
香港中文大學建置的WebQuest Resource Bank 探索網站資源庫
怎樣運用 WebQuest 在中文課堂內與外有效地運用資訊科技教學?
惟存教育--WebQuest「What Are Webquests?」
惟存教育─WebQuests:因特网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惟存教育─WebQuest——探究式学习的一种形式

搜尋此網誌

文章標籤

00書籤 (1) 九年一貫 (1) 人文藝術 (1) 人機互動 (1) 十大基本能力 (1) 下載 (1) 中文 (2) 心智圖 (1) 日食 (1) 世運 (1) 台灣文化 (3) 生活 (12) 交通 (2) 地圖 (1) 自由軟體 (3) 自行車 (4) 吳統雄 (1) 希臘字母 (1) 決策 (1) 佳句 (1) 定義 (5) 版務 (2) 青少年 (1) 研究法 (1) 科技新知 (9) 音樂 (4) 書籤 (4) 病毒 (1) 紐西蘭 (1) 動態價值觀 (2) 問卷 (4) 教育理論 (9) 軟體 (5) 創用CC (2) 創意 (1) 測量 (2) 畫面擷取 (1) 策略 (3) 統計 (4) 評量 (2) 暖化 (1) 照片 (4) 節約能源 (1) 腳踏車 (3) (1) 資訊 (13) 資訊安全 (2) 資訊教育 (18) 管理 (2) 維基百科 (1) 颱風 (1) 影片 (10) 數位學習 (4)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1) 線上學習 (3) 衛星 (1) 論文 (18) 閱讀 (1) 學習風格 (7) 環境保護 (1) 擴大內需 (1) 簡繁 (1) 競賽 (1) 攝影 (2) Apple Store (1) AppServ (1) AR (2) Augmented Reality (2) bicycle (4) big6 (2) Blog (3) Blog的應用 (1) blogger (1) BTP (3) critical-mass (1) CSCL (1) Csikszentmihalyi (5) CVS (1) data (1) Deray (2) DNS (1) e-learning (3) Felder-Silverman learning styles model (4) Flickr (5) Flow (6) Flow Experience (5) Flow theory (2) Folksonomy (1) google (3) IE7Pro (1) ILS (2) Kavo (1) Kolb (1) le (1) LimeSurvey (1) Mac (2) moodle (4) Mr.Children (1) opensource (1) OSSACC (3) OSSF (2) PDF (1) PHPSurveyor (1) PHS (1) Picasa (1) plurk (1) posterous (1) punchparty (1) TED (1) Templates (1) TPCK (1) U化網路 (2) Ubiquitous (2) VDownloader (1) VMware (1) web 2.0 (1) WebQuest (1) Who's Who (1) wiki (5) wiki應用 (2) Wikia (1) WiMAX (3) Windows 7 (1) Wink (1) WR Hambrecht (1) WSN (1) XAMPP (1) xMind (1) Xoops (1) YoutTube (1) zoho (1)

版權宣告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神馳大衛(FlowDavid)部落格flowdavid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台灣是我的國家
步步愛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