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中神馳

GR Fan Club - Unofficial Forum

歡迎加入神馳行列

學習風格

張貼者: david 星期一, 4月 02, 2007

蘇輝明(2004)在「原住民學童之學習風格與教育上的應用」一文中,認為各學者由於取向上之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學習風格定義,他將之整理各學者對學習風格的定義如下表:

定義取向

研究者及年代

定義

學習情境

Hunt (1979)

最有可能促使個體學習成功的教育條件或學習情境; 學習情境旨為描述學生如何學習,而非學到什麼。

行為模式

Kolb (1976)

學習者在「具體經驗」、「觀察後反應」、「形成抽象概念」、「行動後獲得新經驗」等四個學習階段當中的行為表現。

Charles (1980)

指出個體在學習情境中所展現的個人學習方式。

Butler (1982)

指出個體以何種最容易且最有效率的方式瞭解自己、外界以及兩者之間關係。

Mcdemott & Beitman(1984)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方式,它包括了可觀察到的問題解決策略、決策行為、遭遇學習情境限制時所做的反應,以及面對他人期望時所產生的回應

策略取向

Pask (1968)

個人偏好的學習策略

Claxton & Ralston (1978)

係指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對刺激慣用的反應方式。

Gregoric (1979)

學習式態能提供學習者心智運作的線索,俾使學習者能夠從環境中調適一些特殊的行為。

Renzulli & Smith (1979)

學習者在特殊的學習活動以及與課程、教材的交互作用當中所偏好的教學策略與學習方法。

Entwistle (1981)

學習者在不同情境中慣用某一種學習策略的傾向。

Schemeck (1982)

個體在學習情境中運用自己喜歡或擅長的策略與行為。

情意取向

Bennett (1979)

影響個體於學習情境中運用自己喜歡或擅長的策略與獨特行為。

Gager & Guild (1984)

個體致力於一項學習任務時,經由其行為和人格的交互作用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穩定且普遍的特徵。

Canfield (1988)

學生在學習環境中,對於班級氣氛、團體人際關係、動機因素、學科興趣,感覺輸入以及成功或失敗的預期。

多元取向

Dunn & Dunn (1978)

個人對物理、環境、社會和生理等各方面的刺激所產生的學習偏好。

NASSP (1979)

學習者在和學習環境交互影響的知覺當中,培養出一種相當穩定的學習方式,通常包括個體的認知型態、情意特徵與生理習慣之特性。

Keefe (1982)

係指在認知、情意和生理的特質之下,學生可用來作為對學習環境加以觀察、互動及反應的穩定指標。

林生傳 (1985)

學習式態乃個人所喜愛的學習方式,可代表個人接受刺激、記憶、思考與解決問題的一組人格與心理特性。

郭重吉 (1987)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個人學習方式或作風; 此種方式或作風是個人處於個人、環境、認知、情意、社會等影響學習成果的變因之下,在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特徵。

林麗琳 (1995)

學習式態包含認知、情意、社會、生理等因素; 具有獨特性、穩定性及一致性。簡而言之,學習式態是指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偏好,也就是達成有效學習的習慣性反應傾向。

張春興(民84)

學習式態是指學生在變化不居的環境中,從事學習活動時,經由其知覺、記憶、思惟等心理歷程,在外顯行為上表現出帶有個別差異的學習偏好。


另外,蘇輝明(2004)還提到幾位學者的意見:
  • (歐萌君,1992)學習風格一詞的出現是在1970代,早期是源自實驗心理學上對認知風格的研究(例如知覺、記憶或訊息處理方式等),企圖解釋個人在認知方面的一些差別。而認知風格所探討的無法涵蓋個人在學習上的各種經驗,遂逐漸演變之後始有學習風格一詞出現。
  • sternberg,1997) 解釋風格或式態的意義為一個人較喜歡使用其能力的方式,他不是一種能力也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有所不同,是個人運用其能力的偏好方式。他也認為風格具有下列 的特性:
    • 一、風格不是能力,而是使用能力的偏好方式,風格與能力相互配合即可創造出一個相得益彰的整合體;
    • 二、人具有多種風格的組型,而不是指具有單一的 風格;
    • 三、對於同一類型的風格偏好具有程度上的差異;
    • 四、人具有程度不同的風格變通性;
    • 五、風格是社會化的結果,是可以改變的;
    • 六、風格沒有固定的好壞標 準,時間與場合不同,所得到的評價也不同。
  • Gregorc,1979)曾指出學習風格中 所謂風格,是個人透過先天的訊息繹碼系統(coding system)、周圍的文化及內在主觀的因素,所形成的一種對環境適應方式的偏好;他是行為上相當普遍的特質,不隨時間、場合、目標或內容而有所改變,這 種作風會由個人隨其本性所好而表現出來。
他歸納學習風格」成以下幾個概念:
  • 學習風格是受到個人、認知、情意、社會、和環境等因素交戶作用下所形成。
  • 學習風格可以表現學習者的獨特學習偏好或傾向
  • 學習風格沒有固定的好壞標準,時間與場合不同,所得到的評價也不同。學習風格是學生在面對學習及問題時採取的一種策略或偏好,因人而異,故具有獨特性。
  • 就學習風格形成的時間而論,它是經過較長時間日積月累而成的,在短時間內其改變是很少的,故學習風格具有一至性及穩定性。
結論:學習風格是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個人學習能力的方式或偏好,是個人經驗及環境之間在長時間的交戶作用下所致,具有獨特性、一致性、及穩定性。

參考資料:
吳百薰(民 87)。學習風格理論探究。國教輔導,37(5),47-53。

搜尋此網誌

文章標籤

00書籤 (1) 九年一貫 (1) 人文藝術 (1) 人機互動 (1) 十大基本能力 (1) 下載 (1) 中文 (2) 心智圖 (1) 日食 (1) 世運 (1) 台灣文化 (3) 生活 (12) 交通 (2) 地圖 (1) 自由軟體 (3) 自行車 (4) 吳統雄 (1) 希臘字母 (1) 決策 (1) 佳句 (1) 定義 (5) 版務 (2) 青少年 (1) 研究法 (1) 科技新知 (9) 音樂 (4) 書籤 (4) 病毒 (1) 紐西蘭 (1) 動態價值觀 (2) 問卷 (4) 教育理論 (9) 軟體 (5) 創用CC (2) 創意 (1) 測量 (2) 畫面擷取 (1) 策略 (3) 統計 (4) 評量 (2) 暖化 (1) 照片 (4) 節約能源 (1) 腳踏車 (3) (1) 資訊 (13) 資訊安全 (2) 資訊教育 (18) 管理 (2) 維基百科 (1) 颱風 (1) 影片 (10) 數位學習 (4)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1) 線上學習 (3) 衛星 (1) 論文 (18) 閱讀 (1) 學習風格 (7) 環境保護 (1) 擴大內需 (1) 簡繁 (1) 競賽 (1) 攝影 (2) Apple Store (1) AppServ (1) AR (2) Augmented Reality (2) bicycle (4) big6 (2) Blog (3) Blog的應用 (1) blogger (1) BTP (3) critical-mass (1) CSCL (1) Csikszentmihalyi (5) CVS (1) data (1) Deray (2) DNS (1) e-learning (3) Felder-Silverman learning styles model (4) Flickr (5) Flow (6) Flow Experience (5) Flow theory (2) Folksonomy (1) google (3) IE7Pro (1) ILS (2) Kavo (1) Kolb (1) le (1) LimeSurvey (1) Mac (2) moodle (4) Mr.Children (1) opensource (1) OSSACC (3) OSSF (2) PDF (1) PHPSurveyor (1) PHS (1) Picasa (1) plurk (1) posterous (1) punchparty (1) TED (1) Templates (1) TPCK (1) U化網路 (2) Ubiquitous (2) VDownloader (1) VMware (1) web 2.0 (1) WebQuest (1) Who's Who (1) wiki (5) wiki應用 (2) Wikia (1) WiMAX (3) Windows 7 (1) Wink (1) WR Hambrecht (1) WSN (1) XAMPP (1) xMind (1) Xoops (1) YoutTube (1) zoho (1)

版權宣告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神馳大衛(FlowDavid)部落格flowdavid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台灣是我的國家
步步愛地球